售楼处说房子只剩几套了是真的吗?
要辨别售楼处说只剩几套房子是真是假,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判断。(以高层住宅举个例子) 首先,你可以先了解楼盘的栋数和总户数, 其次你可以咨询一下这个楼盘的销售进度,总共开过几次盘,销售的分别是哪些楼栋,如果是尾盘了,那基本没多少房子了。 第三,你了解一下最近一次开盘是什么时候,如果是热销项目且最近开过盘或者即将要开盘的,那剩下的房源一般都是低矮楼层和顶楼。 其实现在的售楼部大多都是自销和代理公司联合销售,简称甲乙联代(如恒大、万科等),有个别地产公司也会采取甲乙乙三联代(比如保利、碧桂园等),当然也见过最夸张的四联代,也就是自销加三家代理公司。一个热销的楼盘销售顾问一般都是在20-30人之间。个别为什么刚开的楼盘,售楼处说只剩一楼和顶楼了,卖的真有那么快吗?
楼盘,刚开售不久,房子就卖没了。这是因为什么呢?
在过去,房价日新月异,市面上的房源严重不足,在供不应求的局面下,楼盘的房源刚开售就“清盘”,往往因为这3个字:行情好。
然而,楼市遇冷,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楼盘的推售房源还能“卖光”,往往因为这3个字:套路多。
那么,楼盘玩的是什么套路呢?
套路一:捂盘惜售。
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或者是房价处于上升期的时候,有些没有资金杠杆的房企,往往会把房源留在自己手里,等到行情转好或者行情更好的时候再出售房源。
当然,同一楼盘中的房源也有好有坏,有些时候房企会“捂住”楼层比较好、户型设计比较棒的房源,先销售那些楼层不好、户型设计有硬伤的房源,等到这部分房源卖得差不多了,再释放好房源。
套路二:中介、房托“抢房”。
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楼盘销售火爆。这一般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这个楼盘产品是真的好、房价对购房者有巨大的吸引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是一个烟雾弹。
有时候,楼盘开售,售楼处门前会出现通宵排队的现象,这一定是楼盘对购房者的吸引力大吗?不一定。据了解,前段时间深圳某楼盘也曾出现该现象,不过,排队的是中介,排队的原因是“最低中介佣金达10万”,因此,楼盘要制造“抢房”现象,除了吸引购房者以外,打动中介也是一个办法。
除了中介“抢房”,有时候,楼盘也会导演一出“房托”“抢房”的戏码。有些在现场购房者会被气氛点燃,头脑一热,就会签约;而有些购房者会被抢房的消息震惊,会到售楼处询问情况,即便售楼处已经打出了“售罄”的消息,也能让购房者幸运地遇到“退房的”。
套路三:内部认购以及房屋抵押。
有些时候,楼盘会以低价售房给内部员工,而这自然也算到销售业绩上。
还有些时候,房企因为要向银行贷款,需要抵押房源,这些抵押的房源只有在房企还完贷款后,才能出售,也因为这个原因,楼盘某次推售的楼座,可售房源或许本就不多。
除了上面所介绍的套路外,有些楼盘还会这样操作——“蓄客时间长,开售房源少”,这也能造就开售就“清盘”的现象。
买房子售楼处说卖完了,是真的吗?
对很多人说,买房时一辈子的事情,所以买房前一定要经过深思熟虑。我闺蜜是做售楼的,在平时交谈的时候她会和我们透漏一些房产的潜规则,多亏有她,不然我买到的房子会被坑死。下面盘点一些买房最容易被坑的6个雷区。
1、不要贪便宜
有些五十年产权用地建设的小型多功能公寓,看起来很便宜,但这类公寓因为买的人多了,单价也比住宅单价高。还有些早期出让地块上现在开发的楼,这类楼盘如果归属于一个较大较有实力的开发商,其背景具备囤地可能,则可以大胆买入,但有些小开发商的项目,是因为多次辗转才获得现在上市销售机会,便宜的背后是诸多的资金转入转出,不买也罢。
2、不要以地价判断地段
判断买房的地段应该是结合自身需求买的,如果你是自己买房住,考虑的是交通条件和生活设施配备,对自己工作和生活方便就行了。
3、远离噱头而不实用的商务区
很多城市越来越发达,社会资源越来越好,不一定商务区的房子就是好的。商务区包括金融商务区,与买房关系不大,相反开发商却把这些当做看似很好的因素计入了房价,所以买房要远离一些噱头而不实用的功能区更好一点。
4、最好不要盲目排队买房
很多人排队选房,开发商看到商机把房价越抬越高。如果人们对地段、配套、销售中的一些做法、对开发商释放的便宜房,有深刻认识,就不会被坑被骗了。
5、不要相信广告语与口头承诺签合同
现在很多广告宣传的内容与实际买入交付时的标准会有很大误差。所以,不要相信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合同的附件每一项心里都有底,不然很容易被售楼小姐坑的。
6、谨慎认识赠送的附加值
为了消除消费者对公摊过大的顾虑,开发商可能免公摊销售,为了消除人们对电梯维护费的顾虑,开发商可能为了促销免除几年的电梯维护费用,为了消除人们对物业过高收费的顾虑,也可能赠送几年的物业管理费,这些都是短期行为的刺激销售政策,没有什么重大意义。
比如买屋送装修,买房送家具,送电器等,事实上销售前计价稍微提升一点,就足以将这些支出打进房价,因此买房不要追求面子工程,即追求额外优惠,或者将这些赠送附加部分进行剥离,单纯就房价与相关房型进行性价比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