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2018年冷库容量
根据公开数据,常州市2018年冷库容量为约144万立方米。冷库是一种可以控制温度、湿度、空气流通等因素的特殊建筑,主要用于储存食品、药品、化工产品等易腐、易变质物品。常州市的冷库主要分布在经济开发区、新北区、天宁区、钟楼区等地,其中以经济开发区为主要集中地。常州市冷库的建设和运营主要涉及到市场需求、技术水平、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近年来,随着物流、电商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冷链物流需求逐渐增加,冷库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未来,随着冷链物流的不断发展,常州市的冷库容量预计也将继续增加。中国冷链发展还需要几年?现在有什么好平台么?
我国冷链物流近年来不断发展。非冷链运输耗费严重且运送货品安全性差,伴随基础设施不断建设完善,我国冷链迅速发展。我国2008-2014 年冷库储存容量复合增长率为35%,2015 年冷链市场规模达1583 亿元,预计到2020 年冷链将达到3479 亿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17.1%。目前食品和农产品在冷链中占大部分, 医药化工占比较小。 我国冷链发展不均衡,中西部冷库建设存在很大发展空间。中西部承担全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批发交易, 而当前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主要渠道。目前我国冷库分布失衡,东部沿海冷库逐渐饱和,但是中西部依然建设不足,未来存在可发展空间。 冷链物流企业所有的冷藏车数量和社会冷藏车广州快捷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冷库容量
480吨。
根据中冷联盟2021版《全国冷链物流企业分布图》,广东省快捷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容量达480吨。
广州市快捷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在硬件上自有车型齐全,3到24吨的冷藏车和三温车20余部,共480吨,以及其他车型的联营车辆。
我想建一个冷库 那冷库多少钱一平方
截止到2020年12月。大冷库一个200-300一个立方,小冷库一般800-1000多一个立方。
(1)大型冷库:公称容积大于20000m³以上;
(2)中型冷库:公称容积在5000~20000m³。
(3)小型冷库:公称容积小于5000m³。
扩展资料:
(1)药品冷库:在低温冷藏条件下冷藏能使药品不变质失效,延长药品的保质期,达到医药监督局的技术要求的冷库。
(2)肉类冷库:通过人工制冷的方法使库内保持低温,用于肉类冷冻和冷藏的建筑物。
(3)血液类冷库:在低温冷藏条件(2℃—8℃)下冷藏使新鲜血液和血浆不变质失效,达到医药监督局的技术要求的冷库。
(4)疫苗类冷库:在低温冷藏条件下冷藏使疫苗不变质失效,延长药品的保质期,达到医药监督局的技术要求的冷库。
中国的冷链市场需求来自哪里?
华经市场研究中心《2017-2022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报告分析,冷链物流是运输物流中的一个特殊的分支。各种易腐烂的食品从各处收购之后,在产品运输、贮藏、分销等各个环节中,都要保证其处于低温环境之下,以保证食品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
这样一个特殊的供应系统是为全球物流行业所需要的,因此在发展冷链方面,国内外都下了很大的功夫,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与国外相比,中国的冷链行业在技术与产业等方面的发展仍不算完善,这种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鲜电商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冷链市场发展势头较好,运输渠道多元化前景可期。
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冷藏食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同时。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升,对于食品的消费观念也从传统的单一型向现代的多样化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食品行业蓬勃发展,为食品冷链物流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以速冻食品、乳制品、肉制品、生鲜为代表的冷链行业走上了提升期的轨道。
近年来,以生鲜电商为代表的物流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淘宝推出了“喵鲜生”,京东推出了“购蟹”频道等。自2012年以来,生鲜电商开始进入发展期,也促使冷链物流的需求急速增长,使冷链物流向多渠道方向发展。通常来看,冷链物流的主体包括海、陆、空三种运输方式。
陆地运输是中国冷链行业的中坚力量。从冷链运输结构分析,中国公路冷藏运输比重为25%、铁路冷藏运输为55%、船运约为20%,而欧美发达国家公路冷藏运输占冷藏运输总量比重的60%-80%。
公路运输方式的优点在于起运快、手续简单、装卸方便、直达目的地等。随着全国各地公路运输网络的飞速发展,公路运输逐渐成为各类运输方式之首。冷链公路运输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中国冷藏车制造的强劲势头而得以发展。 公路冷藏运输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运输。因而重型车成为长途冷藏保温运输的主要工具,而小型冷藏保温车也作为短途易腐食品的主要运输工具逐渐兴盛。
与公路冷藏运输相比,铁路冷藏运输具备缩短运输时间、增加货物容量、提升安全性能等诸多优势,适用于大宗冷藏货物的长途运送。以保温蓄冷设备和技术为手段,以运输网络资源为依托,为冷链运输提供了新模式。当然,铁路冷藏也需在运输环节、冷藏车周转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提升运输质量。海运则适用于远距离运输,体量大但效率低,并且容易受到地域限制。并非每个国家都临海,也并非每个地方都有海上外贸的港口。此外环境变数大,安全系数下降,空运有与海运类似的缺点,所以并非冷链运输的主流运输方式。
冷链物流满足了现代人对食品的保鲜需求,并减少了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浪费,因此冷链物流迅速打入食品制造业。由此,以冷库为点以运输为纽带的冷链行业逐步崛起。预测中国的冷链物流行业在今年的市场规模将高达5800亿元。到2025年,冷链食品的需求将增长至4.5亿吨。
2018-2025年中国冷链食品需求量预测
数据来源:华经市场研究中心
尤其是在2015年-2016年间,中国冷链市场发展迅速,冷库库容、冷链物流公司持续性增长。这主要是由于消费市场的需求所致,尤其是生鲜电商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中国拥有冷库数量超过20000个,分布广泛。各类运输方式互补,形成巨大的冷链物流网络,冷链市场的年增长率超出了8%,引起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尽管中国冷链市场发展态势良好,但仍处于发展初期,尤其是与国外市场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国内外冷链市场差距较大,发展尚处初期存在进步空间。
在B2B环节,冷链运输还是有保障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批发市场到零售市场。超市、水果摊、菜场等地,处于冷链环节的末端。而大多数时候,冷链物流就是在“最后一公里”不够完善。
中国的冷链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许多方面尚不够完善,空运方式的高成本也并不为更多人所看好。中国生鲜行业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冷链运输的制约,高成本导致收益降低,阻碍了发展的速度。
最重要的是,中国冷链市场尚无统一的规范标准。中国冷链运输货品种类繁杂,对冷链行业的标准设立而言是一种障碍。此外,各地对于冷库、车辆的规范化要求差异大,也使得标准化之路艰难。从本质上来看,冷链是通过集约化标准化降低成本从而实现利润的,所以前端企业生产、加工包装以及政策都亟需标准化和明确化。此外,人才的缺乏也是较为严重的问题。这也是中国每个行业都面临的问题,应试教育固有的缺陷,使得专业人才大量缺失,尤其是冷链人才。除了掌握普通的物流技术,冷链人才还需了解制冷技术、食品医药安全相关的知识以及国家的法规等。
随着中国冷链物流行业的起步,企业也在逐步发展,但离专业化与规范化仍相去甚远。冷链运营模式需要升级,分工需要明确,相关法规也需进一步完善。存在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存在机会,至于需要多久时间才能真正实现质的提升,还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