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拿破仑·波拿巴的历史评价
拿破仑三世在位期间政治与经济上的表现,使得这位法兰西第二帝国的代表人物在史学观点上留下相当大的争议性。
首先在政治方面,获选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总统一职后,以政变的方式称帝,为了巩固‘帝位’,斩除异己并夺取议会立法权。纵使后来还政于议会,专制政体早已俨然成型。任期于欧洲先后发动大小战争,巩固法国于欧洲的优越地位,但是因此干涉普鲁士内政,赋予当时为了统一德国的俾斯麦拥有更强而有力的理由,唤起普鲁士的民族意识,最后在拿破仑三世贸然宣战的普法战争当中,法军大败于色当,巴黎沦陷,同时也宣告了第二帝国的末日。
但是在经济方面,拿破仑三世有鉴于法国在当时严重落后工业强国,特别是落后英国。高喊《平等、权力、技术》振兴法国经济。以发展铁路活络城乡,都市规划与新兴商业活动(巴黎许多知名百货公司皆兴建于第二帝国时期),对英国以及葡萄牙开放关贸协定,意图从保护政策与自由贸易之间寻求最大经济效益,著实提升法国当时的经济竞争力。
综观拿破仑三世在位期间政治与经济上的表现,大部分的历史学家认为可以从经济上的建树为他在政治上的遗憾平反。他的执政令人想起他的伯父拿破仑一世,不过,在法国人的心中,拿破仑三世所留下的回忆,并没有他的伯父令人印象深刻。

波拿巴家族
拿破仑·波拿巴[1](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er),出生于科西嘉岛,法国军事家与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年-1814年,1815年),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广大领土。 夏尔·吕西安·儒勒·劳伦·波拿巴,第二代卡尼诺和穆西格纳诺亲王(Charles Lucien (Carlo) Jules Laurent Bonaparte, 2nd Prince of Canino and Musignano ,1803年5月24日-1857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好还是坏
第一、他是一个人,而不是神仙。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每个历史时期的伟大人物,不管怎样高明,他却不是悬念之中,而是生活在社会之中;他之所以比一般人伟大,除了他具有某方面的出众才华外,更因为他有比一般人更高的经验和权势,但不管怎样,他的立脚点和同时代的人必然是一致的,是同在一个水准上的。每个时代的历史都不可能是某个英雄的历史。拿破仑时代的历史也不是拿破仑个人的英雄史,不能把他神化。可是,百年来,世界各国的史学家对他的评价,却有不少神化之处,如:说他是“世纪的巨人”、“西方之皇”、“战争之神”、“命运的支配者”等等。在吹捧的反面,却又是一片愤怒、厌恶和诟骂,如说他是“科西嘉岛的怪物”、“摧残自由的
路易 拿破仑 波拿巴
拿破仑·欧仁·路易·让·约瑟夫·波拿巴(Napoléon Eugène Louis Jean Joseph Bonaparte;1856年3月16日-1879年6月1日),是法兰西第二帝国拿破仑三世与其妻欧仁妮皇后的独生子,是帝国的皇太子(Prince impérial),也被称为“拿破仑四世”。在普法战争爆发初期,欧仁陪伴他的父亲到前线,在萨尔布吕肯与普军正面交锋。不过,随着法军屡见败绩,欧仁逃离法国,与母亲一起到达英格兰肯特郡的 Chislehurst (今大伦敦东南部)。他父亲在1873年于该地去世后,波拿巴主义者宣称欧仁为“拿破仑四世”。在流亡英国期间,英国皇室曾考虑他与维多利亚女王的
谁是路易波拿巴
路易·波拿巴(Louis Bonaparte )(1778.09.02-1846.07.25),拿破仑一世的二弟,娶约瑟芬的女儿为妻.曾任荷兰国王.拿破仑接到路易让位的消息后,颁布了一个特别法令,把荷兰并入法兰西帝国,并将其分为若干省份,各派地方长官治理,其子即为后来的拿破仑三世. 路易·波拿巴自1806年担任荷兰国王以来,素以仁政治天下,深受臣民的爱戴。但拿破仑要求荷兰也必须参加大陆封锁体系,路易认为荷兰是个商业民族,如果完全割断同英国的商业联系,则荷兰的经济就会遭到彻底破产。而且这种经济上的大灾难在荷兰发生得远比其他地方要早,因为自从英国把荷兰所有的殖民地抢走以后,荷兰的贸易在很大程度上依